煅燒是耐火磚制品生產中的常見工序。在煅燒過程中,原料或坯體內部發生分解、固相反應、燒結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以獲得相對穩定的組成、結構以及足夠的強度。不同品種的 耐火磚原料和制品在煅燒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變化是不同的。為保證這些物理化學變化的順利完成,需要一定的煅燒制度和相應的熱工裝備。
煅燒制度通常包含溫度制度、氣氛和壓力制度。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溫度、壓力和氣氛制度是相互關聯的。耐火磚煅燒設備種類繁多,統稱為熱工窯爐。通常可以分為兩大類:①原料煅燒窯爐,如倒焰窯、豎窯、回轉窯、沸騰爐、懸浮輕燒爐等;② 制品燒成窯爐,如倒焰窯、隧道窯和梭式窯。按照運行方式又可以分為連續式生產窯爐和間歇式生產窯爐,前者如隧道窯、回轉窯等,后者如梭式窯、 倒焰窯等。由于能耗、環保等原因,倒焰窯、 環窯和方窯等過去普遍使用的窯爐現在用得越來越少了。
隧道窯是耐火磚生產中常見的可以連續工作的煅燒設備,既可以用來煅燒原料,也可以用來燒成制品。窯內分為預熱、燒成、冷卻等若干帶。裝有坯體的窯車由窯的入口進入,在推車裝置的帶動下,經預熱、燒成、冷卻各帶,完成全部燒成過程,然后由窯的出口推出。隧道窯的長度主要取決于制品的燒成制度和產量。燒成制度主要取決于制品在燒成過程中的物理 化學變化。如硅磚,由于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相變較復雜,對燒成制度的要求就嚴格,相應窯也較長。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燃料、操作等方面的因素。隧道窯的高度主要取決于坯體在燒成過程中的特性及允許的上下溫差。窯高增加,上下溫差加大,易造成燒成制品質量不均勻。窯的寬度與窯的產量及允許的溫差有關。隧道窯的窯墻和窯頂均由耐火材料和保溫材料砌筑而成。
梭式窯是一種常用的間隙式窯爐,其工作工程是將坯裝上窯車,推入窯內,按照一定的升溫制度進行加熱,使坯體經過預熱、保溫與冷卻各階段,冷卻至一定溫度后將制品取出。其特點是生產分批進行,熱工制度易于調整,靈活性大。且其容積可以根據產品產量、燒成制度、和燃燒裝置特性來決定。
豎窯為一筒狀窯體,筒體主要有直筒形、喇叭形、啞鈴形和矩形截面形等多種形狀。主要是用來煅燒生產耐火磚的鋁礬土原料,物料由布料設備從頂部加入,由卸料設備從底部卸出。而燃料燃燒所需空氣由底部進入,當使用液體 或氣體燃料時,一次空氣可由燒嘴送入,而從冷卻 帶來的熱空氣為二次空氣。豎窯由上向下大致分為預熱、煅燒、冷卻三帶。物料在預熱帶借助于煙氣的熱量被預熱;在煅燒帶進行煅燒;在冷卻帶被窯底鼓入的冷空氣冷卻,而加熱后的空氣進入煅燒帶供助燃用。為保證物料良好煅燒,上述三帶應分別保持一定高度,并力求穩定。豎窯的熱效率高且節能,其缺點是易形成氣流分布不均,局部高溫使物料在窯內結團,生產過程不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