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耐火澆注料具有生產工藝簡單、施工方便等一系列優點,已被企業普遍應用但耐火澆注料內襯的使用效果不僅與自身性能、質量有關,而且與施工質量密切相關。本文就耐火澆注料的施工過程(錨固件施工一支模一攪拌一澆注與振搗一拆摸一養護與烘烤)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作一介紹。
1、錨固件施工
錨固件(扒釘)是澆注料內襯的支承物,其材質形狀和布置方式取決于使用部位的溫度、施工條件和澆注料厚度等。其形狀常見的有 Y形與 V形可用6~12mm的圓鋼或寬20mm、厚6~ 8mm的鋼條制成,材質一 般為 ICr18Ni9Ti,如果使用溫度低于500℃也可以用普通鋼制作Y形錨固件主要用于厚內襯或雙層內襯,V 形則用于較薄的內襯。
錨固件要錯開布置,間距和排距一般為200~300mm,密度一般為10~l5個/㎡;錨固件高度一般為內襯厚度的85%或比澆注料低50mm。施工時錨固件與殼體的焊接必須飽滿,絕不能有虛焊,驗收合格后方能進入下道工序,否則,可能引起澆注料大片坍塌另外,為消除錨固件的熱脹應力對內襯的不利影響 ,應在錨固件表面上涂瀝青漆、焦油或纏電工膠布我廠則采用壁厚0.5~1mm 的塑料管套在錨固件上,施工方便、效果良好。
2、支模
模具一般選用質地堅硬的木板,如果在弧形管道內部,也可選用2~3mm厚的鋼模。模板與澆注料接觸的一側必須涂隔離劑(如機油、瀝青等),以防止其吸收澆注中的水分,并易于脫模。如對光潔度有要求,則可在模板上貼一層油氈紙。 模板剛度和厚度應符合工藝要求,大面積施工時,保證底層澆注料振搗均勻,防止產生蜂窩或空洞等,模板高度以不超過0.7m 為好。
3、攪拌
澆注料一般采用攪拌機攪拌,只有在用料特別少時才用人工攪拌,攪拌用水或膠水根據澆注料品種確定。以加水為例,先把澆注料干攪1~3min,拌勻后,從邊緣緩緩加人約80%的水,再攪拌2~3min,然后將剩余的20%的水加人,濕拌 2~3min,最后用手握一下澆注料以澆注料成團而指間無水滲出為宜。澆注料攪拌時加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其施工和使用效果。一般情況下,澆注料加水后濕混3~4min才開始反映加水量的多少,如果加水量合適,往往在第 2~3min很干燥的澆注料隨著攪拌的進行,突然間會變得流動性很好若在濕混不超過 2min就達到施工所需流動性,則說明加水量太大。在振動時,過多的水分就夾帶著澆料注料中的細粉流出,改變澆注料的合理級配,影響澆注料早期強度的發揮,另外還會造成澆注料內部的孔隙結構而造成質量問題。
4、澆注與振搗
澆注料攪拌好、模板內清除干凈以后 ,即進人澆注與振搗階段。振搗時一要注意振搗棒不能觸及錨固件,以防搗好的料層中錨固件與料層脫離,產生大的縫隙;二要注意振搗時間不宜太長,待表面翻漿后即應停止振搗,否則澆注料會產生離析現象。大面積施工時,要按規定設置膨脹縫,一般每2m 豎放一五合板條或 10mm木板條,作為預留嘭脹縫。另外在振搗過程中對于加水量的變化要及時反饋,以免因干濕不均而產生峰窩,導致施工質量。對于 復臺內襯,澆注料一般為工作層,內部隔熱層 (如硅酸鈣板等 )要預先施工,作防水處理后進行澆注料的澆筑與振搗。
5、拆模
澆注料澆注5~8h后即可拆模。拆模時應注意檢查澆注質量并作相應處理。如果澆注料出現剝落或麻面(模板表面太臟或表面處理不好所致),嚴重時應進行必要的表面處理;若出現峰窩、空洞及顏色不均(澆注與振搗控制不好而造成)或表面起沙(高鋁水泥失效所致 ),關鍵部位要返工{若出現走形或鼓肚 (模板硬度不夠所致),特別嚴重時方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