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燃燒器上取一塊由外到內完整的襯體澆注料作為試樣,將殘襯試樣根據不同顏色從外到內分為4層,如圖1所示。采用X射線衍射儀分析各層的物相組成,采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分析各層的化學組成。
一:結果與分析
1.1外觀
從試樣截面可以看出,1層呈現淡黃色,有明顯的熔蝕現象,說明澆注料表面產生了液相;2 層呈現白色,結構最為疏松,澆注料已經完全變質,基本上都是堿鹽的結晶堆積;3層呈現淡黑色,結構致密,可以看到澆注料組分中的骨料顆粒;4 層呈現灰色,結構致密,未發現結晶物質,可以清楚看到澆注料的基質部分和骨料顆粒。
1.2物相組成
襯體澆注料試樣的 XRD 圖譜見圖 2。從圖中可以看出,1 層的主要物相是鈣長石(CAS2 )、硅灰石(C2 S)和鉀長石(KAS6)。硅灰石(C2 S)是由水泥熟料在燃燒器襯體澆注料表面的黏附所致;鈣長石(CAS2 )可能是由于水泥熟料中的含鈣物質滲透進襯體澆注料中,與澆注料基質部分發生反應生成:鉀長石(KAS6)可能是原燃材料中的堿性物質在高溫煅燒過程中揮發出含 K 的氣相物質,與燃燒器澆注料相遇后,在其表面凝聚沉積,并與澆注料的基質在高溫下反應生成。CAS2 和 KAS6 兩種礦物均為低熔點物,高溫熔融產生液相,造成襯體表面的熔蝕,降低了澆注料的表面強度從而加速其磨損。在1層礦物組成中未發現 SiC,說明該層 SiC 在高溫下發生了氧化。
2層的主要物相是剛玉(Al2O3 )、SiC、白榴石相(KAS4)和鉀剛玉(KAlO2)。白榴石相(KAS4)的產生是由于原燃材料中的K高溫狀態下與澆注料中的α-Al2O3 和硅微粉發生如下反應:
Al2O3 + K2O + 4SiO2 →2KAlSi2O6 。(1)
鉀剛玉(KAlO2)的產生是由于進入澆注料內部的K與澆注料基質中的Al2O3發生如下反應:
K2O+Al2O3 →2KAlO2。(2)
KAS4的產生導致體積膨脹29%,KAlO2的產生導致27. 8%的體積膨脹。因此KAS4和KAlO2 的產生會導致襯體結構的破壞,致使襯體澆注料損毀。2層中存在SiC這是因為1層中的SiC 氧化之后,在襯體表面形成了一層SiO2薄膜,從而阻止內部的SiC氧化。SiO2薄膜也能阻止堿蒸氣進入澆注料內部,但在2層中也發現了堿金屬的存在。可能是由于燃燒器所處位置在窯頭罩的空間之中,襯體澆注料長時間受到夾雜著飛砂料的高溫二次風的沖刷,損壞了襯體表面的SiO2薄膜,導致堿蒸氣得以進入澆注料內部形成連續的侵蝕。3、4 層中主要物相是Al2O3和SiC這與Al2O3-SiC系列澆注料的物相組成相符,說明3、4 層未受到堿鹽的侵蝕
1.3 化學組成
襯體澆注料各分析層的化學組成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1層、2層中含有大量的K鹽和 Na 鹽,Al2O3和SiO2含量明顯低于正常值,說明該處已經被堿性物質嚴重蝕損。
1層中CaO的含量明顯高于正常值,其來源可能是水泥熟料,燃燒器襯體澆注料的表層在K、Na鹽等物質的作用下,高溫產生液相,水泥熟料飛砂粘附在澆注料表面。由1層到3層,Na2O的含量顯著降低,而在3層中仍有相當數量的K2O存在,可能是K的滲透能力強于Na的。在2層中,K2O的含量遠遠高于Na2O的含量,由此推斷對澆注料內部基質進行化學侵蝕并產生破壞作用的主要是K鹽:一方面,滲透進入澆注料內部的K鹽與基質反應生成
KAlO2和KAS4 等新的化合物產生了體積膨脹,改變了基質的組成和結構,導致澆注料的損傷;另一方面,K鹽滲透進入澆注料基質后,在溫度降低的過程中逐漸冷卻沉積,由于它的體積密度較低,沉積后會產生體積膨脹,從而導致澆注料基質損傷;而且它的力學性質與原基質截然不同,溫度波動時,在熱應力的作用下,可能會發生斷裂或由于體積變化而導致澆注料基質損傷。表1中所示的Fe2O3、Na2O、MgO 等其他氧化物,在XRD 物相分析中未發現相關礦物,說明它們以玻璃相形式存在于澆注料中。
二 :結論
(1)燃燒器襯體澆注料的外表面由于產生了低熔點的鈣長石和鉀長石,在高溫下會產生液相,降低了澆注料的表面強度,造成澆注料的熔蝕損壞。
(2)高溫二次風的沖刷損壞了澆注料表層由SiC氧化所形成的 SiO2 薄膜,導致堿鹽得以進入澆注料內部形成連續的侵蝕。
(3)燃燒器的化學侵蝕主要來自 K 鹽:一方面是 滲透進入澆注料內部的 K 鹽與基質反應生成新的化合物,破壞澆注料基質組成;另一方面是由于鉀鹽的自身密度差異,在澆注料基質內沉積冷卻后產生體積膨脹。二者綜合作用導致澆注料襯體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