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皮是指生料粉與窯氣中有害組分所形成的黏附在窯尾系統內壁的層狀物。實踐表明,預分解窯最易發生結皮的部位是窯尾煙室、下料斜坡、窯尾縮口、最低兩級筒的下料管、分解爐內等處。結皮使通風通道的有效截面積減小,阻力相應增大,影響系統通風,使主排風機拉風加大。結皮增厚或塌落時,還容易發生堵塞。
結皮可以從質地的堅硬程度不同粗略地劃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質地比較疏松第二類是質地比較堅硬的。對于實際生產有較大影響的是第二類結皮。因為第一類結皮與器壁的粘附力比較小,在拉風過程中時掛時掉,幾乎等同于生料粉,對生產的影響比較小。但是第二類結皮與器壁的粘附力比較大,一旦掛上便難以掉下,當其越掛越厚時,會影響系統的通風甚至堵料,這類結皮對于實際生產影響較大,即通常意義上的結皮。
一:結皮形成的原因及其有害成分
循環富集性結皮是堿、硫、氯等有害成分在預分解窯系統中循環富集產生的,結皮結構疏松,容易清楚對生產影響不大。
有害成分的最低共熔點往往很低,有的還不超過700℃。因此隨著有害成分含量的增加,會使體系或體系的局部最低共熔溫度下降,在預分解系統內出現液相。液相凝聚時,會以熔融態形式沉降下來,并與入窯物料和窯內粉塵一起構成粘聚性物質,而預分解系用的溫度不高,這些黏聚性物質很容易凝固,轉化為固相,尤其是系統溫度不穩定時,相變發生的更加頻繁。這些凝固體一部分隨入窯物料再次入窯,受揮發性及固體顆粒大小的影響,有害成分一部分重新揮發繼續參與凝聚循環,另一部分沒有來得及揮發被熟料帶出窯外。另外一部分黏聚性物質接觸并凝結在預熱器及下料管壁上,即形成結皮。隨著結皮的形成和凝固體隨料流的排出,系統中的有害成分會顯著降低,繼續下一輪的循環富集,直到再次達到結皮開始出現的程度,即完成一個循環周期。有害成分高時結皮形成的周期會短一些:有害成分低時,結皮形成循環周期會長一些。
由此可見,無論原燃料中的有害成分高還是低,有害成分在預分解系統的循環富集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循環富集性結皮是無法避免的。除非沒有有害成分,這也是結皮中有害成分往往比正常的生料和熟料中要高得多的原因。
二:結皮的化學反應成分
其中結皮中所含的揮發性有害組分主要在于SO2、K2O、Na2O及CL(氯)的含量,結皮是有害組分粘結生料粉而形成的,結皮中的礦物以方解石為主,說明結皮含有大量的生產料粉。另外結皮中含有少量的KCL(氯化鉀)及2C2S·CaCO3(硅方解石)等礦物,而KLC及2C2S·CaCO3正是結皮的特征礦物,結皮就是KCL等特征礦物把生料粉粘結在窯尾系統的內壁而形成的。并且結皮中也含有一定量的fCaO(游離氧化鈣),這是石灰石分解后生成的未參與形成水泥熟料主要礦物的氧化鈣(CaCO3=CaO+Co2)
三:結論
關于結皮的原因是濕液薄膜表面張力作用下的熔融粘結,作用在表面上的吸力造成的表面粘結及纖維狀或網狀物質的交織作用造成的粘結。而這種在生料顆粒上形成的液相物質的薄膜,會阻礙生料顆粒的流動,從而造成結皮甚至堵塞。引起預分解窯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