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爐是煉鋼的主要冶煉容器,其爐齡直接影響著煉鋼的生產組織,因此轉爐爐齡是衡量轉爐煉鋼的一項綜合性技術經濟指標。自1991年美國LTV鋼鐵公司使用濺渣護爐技術,1995年我國采用此技術以來,轉爐煉鋼發生了質的飛躍,爐齡有了大幅度提高,噸鋼爐襯消耗也大幅度降低。但是在國內鋼鐵產能大幅過剩的今天,片面追求轉爐高爐齡是否值得,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就耐火材料成本而言,無論是在工作時間方面還是在耐火材料使用成本方面,轉爐都擁有經濟爐齡(就是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爐齡),再繼續提高爐齡,會大幅度增加濺渣成本和噴補料、熱補料成本以及爐修時間,從而使耐火材料使用成本隨著轉爐爐齡的提高而增加。
圖1給出了某鋼廠通過實際測量出鋼完畢后非濺渣狀態下的溫度下降曲線,濺渣狀態下從出鋼到濺渣完畢后的溫度下降約300 ℃,遠大于非濺渣狀態下的200 ℃溫降。煉鋼作為高能耗產業,濺渣護爐技術對節能減排來說卻是不利的,不論是投入濺渣在冶金效果與成本方面,濺渣護爐過程中一些黏度大的熔渣留在爐底,致使爐底上漲。爐底上漲易堵塞底吹透氣磚,對復吹冶金效果影響很大。通常采用濺渣護爐技術后,底吹透氣磚的壽命均≤3 000 爐。這意味著從3 000 爐以后,復吹效果大大減弱甚至完全沒有。美國內陸鋼廠在采用濺渣護爐技術后,吹煉低碳鋼終點的[%C]•[%O]平均為0.004 3,這可以認為基本上不再保留復吹轉爐那種明顯的冶金特征了。這也就是為什么日本和歐洲大部分鋼廠不愿采用濺渣護爐技術的根本原因。另外,濺渣后,因為渣中TFe含量高,冶煉時會造成燒鐵升溫和吹氧的比例上升,導致鋼水中[O]上升,從而影響鋼水品質。另外,因為渣中硫、磷等有害元素富集,在冶煉時會增大冶煉難度,并增加相關輔料的加入量,造成成本增加,特別是對冶煉極低P和極低S的鋼種來說,可能因為渣中S和P帶來的不利影響,直接導致鋼種的冶煉難度增加或不能成功冶煉。
圖1 非濺渣狀態下轉爐爐襯溫度變化
轉爐生產組織要考慮鐵鋼平衡。鋼廠設計采用1~2座轉爐生產時,爐修時鐵鋼平衡是很難做到的,濺渣護爐工藝還是有意義的。如果在鋼廠設計時考慮3~4座轉爐生產,在1座轉爐爐修時,其他轉爐生產完全可以滿足鐵鋼平衡。因此,對于以冶煉精品鋼材為主的鋼廠來說,轉爐濺渣護爐工藝就不是必需的,只能作為一種應急情況下的補救手段,但設計時一定要把濺渣護爐設備考慮進去。